金沙澳门官网区域行观察:兼并重组有利于风险防范化解近期多地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引起市场关注,我们预计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导向下,兼并重组可能继续发生,我们认为稳妥有序的兼并重组有利于中小银行风险防范化解金沙澳门官网。
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持续进行。近期多地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引起市场关注,2020年以来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加速,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由2020年末4593家下降至2023年6月末4561家。我们预计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导向下,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可能继续发生,中小银行风险早预防早处置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
兼并重组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从欧美经验来看,银行兼并重组和破产倒闭属于正常现象,妥善的风险处置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避免小风险积聚为大风险。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自1984年的14496家下降至2022年末的4136家,其中因并购减少13637家银行,因破产重组减少2279家银行,因新成立增加4284家银行。欧洲德、意、法、西四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由1999末的5439家下降至2023年末的2339家。
银行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分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破产重组三种方式。兼并重组分为新设合并与吸收合并,是目前国内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即在风险暴露前或风险暴露初期进行调整,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发生、降低风险损失,对区域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稳定冲击较小。若风险已有一定程度暴露且损失金额较大,则可能发生破产重组,典型案例为包商银行,破产重组需注意股权债权损失分摊机制设计,防范金融市场波动。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防风险工作的底线。近年来,国家一方面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持续提示,在风险防范化解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因处置风险导致新的风险,中长期要建立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就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设计做出介绍,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农村金融机构改革、银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金融稳定法等。
中小银行分析和风险识别方。在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为提前识别潜在风险机构,我们提供以下银行分析和风险识别框架作为参考:1)财务指标分析;2)杜邦分析;3)风险前瞻方。
本文摘自2024年3月6日已经发布的《区域行观察:兼并重组有利于风险防范化解》,如需获取全文请联系中金银行团队或登录中金点睛查看
近期多地中小银行[1]兼并重组引起市场关注,2020年以来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加速,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由2020年末4593家下降至2023年6月末4561家。我们预计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导向下,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可能继续发生,中小银行风险的早预防早处置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
1. 经济结构调整与降息环境下,中小银行经营承压。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背后是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增长动能的转变,不匹配当前发展需要的存量产能面临转型出清压力,形成银行坏账,造成潜在损失。部分获客与风控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在此背景下经营承压。此外,当前央行引导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以支持经济增长,市场利率趋于下行,国家也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银行息差趋于走低,盈利走弱,部分中小银行因负债成本更具刚性,息差降至同业平均水平以下。
2. 区域经济分化,部分地区中小银行需要供给侧改革。近年来,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从扩张转为出清,部分债务风险较高的区域从谋求经济高增长转为统筹债务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因此,某些地区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减少,而当地银行机构数量仍然较多,我们预计该类地区金融机构体系将有调整,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平衡当地资金供需关系。
3. 金融工作强调中小银行风险的早预防早处置。2022年5月银保监会通气会[2]表示鼓励优质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适格机构参与并购重组农村中小银行,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和区域整合。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3]强调要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4]披露,2022年选取6省份的8家机构进行增量高风险机构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2023年起推进第二批8省市试点扩围工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2024年1月发布文章[5],提及因地制宜优化机构布局,推动同一地级市城区农信社整合;支持金融承载力较弱地区的农信社实施市场化重组;稳慎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6]提及,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包括“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图表:中小银行数量较多,2023年6月末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占比87.3%;城商行平均资产规模4267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平均资产规模139亿元
图表:各省信贷资源变化趋势同样发生分化,信贷资源向经济大省集中:2023年末,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分别同比增长14.3%、14.4%、10.5%,全年增量占比合计35.8%
海外银行业中,中小银行的兼并重组和破产倒闭属于正常现象,妥善的风险处置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避免小风险积聚为大风险。过去20余年,欧美银行业机构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自1984年的14496家下降至2022年末的4136家,其中因并购减少13637家银行,因破产重组减少2279家银行,因新成立增加4284家银行,20世纪80年代末的储贷危机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美国银行业风险出清的两个集中时间段,此外在非危机阶段也有散发式的银行风险出清,经营不善的中小银行多以收购承接的方式被处置。欧洲银行业金融机构(取德、意、法、西四国数据)数由1999末的5439家下降至2023年末的2339家,同样呈现持续整合趋势。
银行业供给侧改革主要有三种方式:吸收合并、新设合并、破产重组。兼并重组分为新设合并与吸收合并,为目前国内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式,即在风险暴露前或风险暴露初期进行调整,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发生、降低风险损失,对区域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稳定冲击较小。若风险已有一定程度暴露且损失金额较大,则可能发生破产重组,典型案例为包商银行。
1. 吸收合并:健康银行收购经营承压或风险初现的银行,市场化方案设计有利于收购方可持续经营、提高市场份额,也需注意收购存在风险。2020年以来,中国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共有36个案例,其中吸收合并24次,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与监管机构主导下,某地相对优质的中小银行吸收合并其他中小银行,整合资源、节约资本、加强银行经营能力,以适配当地金融服务需求。参考海外经验,我们认为收购方的可持续经营依赖于市场化方案设计以及自身承接能力:
摩根大通2023年5月宣布[7]以106亿美元收购第一共和银行表内173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证券投资资产,并承接920亿美元存款和280亿美元FHLB借款。同时,监管部门提供损失分担机制,FDIC分别分担摩根大通收购的单户家庭住宅抵押和商业地产未来5年、未来7年信用损失的80%,同时提供500亿美元5年期固定利率融资支持。由于折价收购第一共和银行资产,摩根大通2Q23确认27亿美元一次性收益[8]。此后,第一共和银行特色的高净值客户业务持续为摩根大通贡献营收。
汇丰控股2023年3月以1英镑的价格收购硅谷银行英国(SVB UK),以加强集团对全球科技和生命科学领域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专业服务科创企业的子公司汇丰创新银行(HSBC Innovative Bank)。
与之相反的是纽约社区银行(NYCB),由于自身承接能力有限影响资本充足水平,叠加资产质量恶化、内控问题暴露等原因,NYCB股价从年初至今(3月1日)下跌65%。纽约社区银行旗下子公司旗星银行2023年3月收购Signature Bank约384亿美元资产(占2022年末资产的34%),其中包括以27亿美元价格收购的129亿美元(价格约为面值的21%);并承接其数字资产业务以外的所有存款。2024年1月31日,由于收购Signature Bank后合并资产规模超1000亿美元面临更高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叠加商业地产敞口资产质量走弱,4Q23业绩大幅低于预期且将每股派息由0.17美元削减至0.05美元,引发股价大跌。2024年2月29日,NYCB披露[9]管理层在与审查相关的内控方面发现重大缺陷,并修正4Q23业绩,增加24亿美元商誉减记、减少1900万美元收购Signature Bank带来的一次性损益,再次引发股价下跌。
2. 新设合并:对其他金融机构影响较小。2020年以来,中国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共有36个案例,其中新设合并12次。新设合并主要是多家小银行合并为级别更高的中型银行,一般需要老股东确认损失、相关保险保障基金剥离处置不良资产、再由属地政府牵头对新成立的银行主体予以一定注资。新设合并对被合并的银行主体以及相关股东而言改革成本更高,但对区域内其他金融机构影响较小。若地方政府难以及时寻找到具备资质的市场资本且自身财力有限,可能需要更高层级的支持。此外,为实现新设银行主体的可持续经营,需要配套更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方案、建立更完善的内控合规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3. 破产重组:若涉及债权损失,可能引起金融市场波动。若银行机构破产清算或重组,需要由股东、债权人按顺序承担吸收损失。按照《存款保险条例》[10],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对同业债权和50万元以上存款不予保障。若在银行破产重组过程中涉及较大规模的债权损失并引起风险传导、影响其他市场主体的偿付能力,可能对金融市场带来较大波动。目前银行破产重组在国内案例不多,近年来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包商银行。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被央行和银保监会接管,监管表示对“5000万元以上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由接管组和债权人平等协商,依法保障”[11]。市场担忧同类中小银行同业负债未来可能面临打破“刚兑”的类似情况,导致中小银行同业存单一级市场波动,发行难度增加、信用利差走阔。此后,央行及时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加强对中小银行的定向流动性支持,同业存单发行市场趋于恢复。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因处置风险导致新的风险。近年来,国家一方面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持续提示,在风险防范化解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因处置风险导致新的风险,中长期要建立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12]就维护金融稳定做出如下机制设计: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降低挤兑风险。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3998家投保机构,50万元存款保险保障水平能为99.3%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同时,存保制度持续强化费率水平与机构风险水平的匹配性,2022年对200多家投保机构进行上调。
加强银行风险监测和早期预警、早期纠正,降低风险损失。央行2020年末以来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按季对央行评级1-7级银行开展预警工作。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累计识别预警银行228家,目前已有197家退出名单,其中超过7成在识别后2个季度内退出。
从审慎角度开展年度压力测试,保证银行体系在“重度但可能”不利冲击下的稳健经营能力。2023年央行进行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传染性风险等维度,结果显示:1)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整体抗冲击能力较强;2)3966家参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可承受整体信贷资产风险压力测试下的2项冲击(该压力情景共包括5项冲击);3)所有参试银行(合计3985家)流动性承压能力较强;4)60家参加传染性风险压力测试的银行均具备面对单家银行违约的抵御能力,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违约一定程度增强银行间风险传染性。
积极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工作,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金融稳定法(草案)从法律层面有望明确金融风险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处置的制度安排,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各主体的处置责任,同时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2022年12月全国对金融稳定法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十四届全国会将金融稳定法列入立法规划和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图表:2Q23银行机构央行评级结果分布:3992家参评银行中8-D级红区高风险银行有337家,数量占比8.4%,资产规模6.63万亿元,资产规模占比1.72%
注:2Q23披露和计算口径为银行机构,此前披露和计算口径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机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沙澳门官网。
图表:2023年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显示,19家D-SIBs整体能够通过重度宏观情景压力测试,其中信用风险是影响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原因
图表:2023年银行业偿付能力敏感性压力测试结果显示,19家D-SIBs对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其余银行可承受整体信贷资产风险压力测试下的两项冲击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认为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条件下,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推进。在此,我们提供中小银行分析及风险前瞻框架作为参考。
银行分析基本框架:首先,我们认为战略规划是银行分析的核心关键,差异化的战略规划有利于银行获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其次,财务报表直接反映战略规划的落地执行效果,我们一般重点分析以下财务指标:规模扩张速度、行业及区域投向、净息差(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非息收入占比(净手续费收入、其他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资产质量(不良/关注/逾期率、加回核销后不良生成率、信用成本、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ROAE/ROAA。
中金区域行财务指标评分体系:我们将主要财务指标分为5大维度,包括资本安全、资负定价、非息业务、成本管控和成长属性。由于资产质量是高ROE可持续的基本保障,给予资本安全40%评分权重;资负定价、非息业务、成本管控直接贡献当期盈利水平,合计给予50%权重;在保证资本安全的基础上,市场对成长性较强的银行更为青睐,因此我们给予20%权重(详见报告《引入中金区域性银行财务指标评分体系》)。
杜邦分析:ROE是分析银行基本面的关键指标,杜邦分析框架以ROE作为核心评估指标逐级分解影响因素,可以直观反映不同银行的差异化盈利贡献因子。具体来看,ROE被拆解为净利息收入/平均总资产(可近似看作息差)、非利息收入/平均总资产(中收业务能力)、营业费用/平均总资产(成本管控水平)、资产减值损失/平均总资产(信用成本)和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杠杆水平)。
中小银行风险识别方:由于信息披露透明程度差异,部分中小银行的经营压力难以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因此我们将部分定性指标融入风险识别方,包括资产质量指标、资产投放结构、金融服务能力、股东背景与关联交易、新闻动态与上下游调研等5个方面(详见报告《区域行观察:关于中小银行风险的三个问题》。
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暴露超预期金沙澳门官网,单家银行风险传导至金融市场。若个别银行机构风险资产规模较大或资不抵债程度较深,大额债权损失确认可能导致其交易对手同业投资受损甚至触发信用违约,并进一步影响更广范围内银行及非银机构的偿付能力,产生风险传染性。